摘要:
36岁的大树曾是广西一所211大学的研究生,2015年毕业以后,他在某互联网大厂做运营。无法企及的房价,以及对照顾父母的顾虑,2017年春天,大树选择结束北漂,回到老家河南安阳。
在安阳这个四线城市,大树尝试过寻找各种工作。在他的标准里,一份好工作,意味着稳定、每月三四千的工资、以及五险一金。但在将近八年的时间里,他当过大专、中专学校的老师,也做过企业文员、物业公司前台,穿插其中的还有数不清的公务员、事业单位的考试。
2023年夏天,面对即将失去的教职,大树决定做一名外卖员。对他来说,人生一路“下滑”,既关乎个人选择,也有小城市的就业限制和人情复杂。或许,这也是许多选择离开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正在面临的困境。
文|蔡家欣 编辑|王一然
归属感
刚开始做外卖员的时候,我没有太多的抗拒,但会有一点点胆怯,因为要主动给一个陌生人打电话,后来慢慢就习惯了。其实不是说我适应或者不适应,更多意义上,我确实暂时没有太多别的办法。
第一次送外卖是去年夏天六七月份,系统给派了一个蛋糕,20厘米大小。蛋糕很难送,是易损品。万一碰坏了得赔钱,那估计要挣一两天。但我也没办法,只能小心点慢慢走。
那时,我还在一所职校教思想政治课。职校的学生太不好管了,抽烟打架。一个男生13岁,上了很多年武校,家长让他回来到这里上学,上着课,他就把前面那个女生的头发割了一段;两个人吵架,他又照着那女生的头扇了一巴掌。
最后只能报警。作为老师,你什么也改变不了,只能教好自己的课。因为这门课不高考,学校又是民办的,要考虑利润、经营成本问题,这个课就变得可有可无。这两个因素结合到一起,你就知道以后肯定会取消(这门课)。
我没有太多焦虑,但会去想接下来怎么办?要不要学一些技能。但像我们普通人,要学一个东西,需要碰见某个特定的机会,慢慢试才行,不能只空想。最后只能去送外卖。当时我也想过送快递,但还得整一辆三轮车,好一点的电三轮也要七八千,不便宜。送外卖是因为家里本来就有一辆电瓶车。
刚开始都是晚上有空跑一会,提前适应一下。大概半年前,职校老师的那份工作就没了。我开始全天跑。每天大概十几二十单,每个月收入就3000块钱吧,加上家属的(收入),基本够家庭开销。
偶尔会遇到比较善意的人,就是打赏。一个男孩给一个女孩买水果,让我送到学校门口,但那个女孩要5:30才下课,我在那里等了一会儿。结果,那个女孩连男的叫啥都不知道。后来我才知道,这俩人应该是网友。就这么点事,那个男孩打赏了6块6。还有一些就是写错地址,离得近,我就给送过去。比较烦的就是有些保安不让电瓶车进小区,只能走路进去。
外卖这个工作没什么特殊,网上讲的那些段子,我都碰不着。大部分时间,你都见不着人,门缝一开,伸出来一支手,闪一眼,把东西拿走就行了。
骑手们没事了会聚在一起聊天,像今天跑了多远,拿了多少单。跑外卖的大都是本地小年轻,说实话,可能也没上过什么学,只到初中毕业,五六十岁的人也有,但不多。其实,我觉得外卖员不至于那么辛苦,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开小电车。
我本科在天津一所大学,毕业后,在我们当地一个金属制造企业上班,2012年就(在老家)买了房。当时,我每个月的工资到手只有1000多块钱,后来考研,2012年考上了广西一个211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。毕业后,我很顺利地就到北京一个互联网大厂做内容运营。
但往后我没有走好职业之路。我在北京待了大概两年,虽然不能说那是最好的时候,但它有新鲜感。我做的内容纯搞笑,每天都在不停地看东西,因为每个小时都有要求,我们要审核多少条内容,工作压力不算大。
那时跟人合租,(房租)一个月3000多块,工资八九千块,每个月能剩一点,但最后也都被我花了。我没什么爱好,喜欢买一点零碎的东西,比如充电宝会买好一点的。我经常去知春路那个沃尔玛,我觉得超市还是比较友好的,多逛逛能发现一些奇奇怪怪的小东西。
有时候想起买房就没有归属感。夜里上到9点10点,走到楼下,还有灯是亮着的,到处都有人。我会觉得没什么意思,就像一个小螺丝钉。门口的保安长期都是固定的那两三个人。
大部分同事工作一两年之后陆续走了,一般大家都会说“多多保重,以后常联系”这样。我当时也会感触,想想将来自己可能也会回去。2017年春天,决定离开的时候,我也犹豫了一下。父母只说你自己想清楚就行。但房子我是没办法解决的,就还是回去吧。
选择与落差
回老家的时候,我没有太多积蓄,大概就几万块钱。最早我对工作满意的标准就是每个月工资三四千块钱,但必须要交五险一金。
我找过行政、人力和文员。实话说,我原来是学管理学,但河南是农业大省,(安阳的)第三产业和服务业都不发达。现在我们这跟互联网最相关的工作就是主播,前几年少部分的传媒公司在招公众号编辑。
有些工作属于“被动”离职。之前,朋友介绍了一个大专老师的兼职,做了大概一年,民办学校的学生没那么多了,就不再需要兼职老师了。我还在物业公司干过,前台打杂修电啥都干,一个月3000多块钱,干了三个月,也是属于被动离职,因为老板安排了一个亲戚进去。
还有一些就是属于客观意义上的不合适。我在一个建筑公司待过三个月,进去以后让我写文件,内容就是公司的长远规划。但这个东西我显然不懂,它不是随便百度一下看看就能整出来的,写不出来我也没办法。实习期结束我就离开了,因为这个事我确实不会。
前两年我在书店做过图书管理员。这是街上贴的小广告,当时去也是没办法,我暂时只能找到那份工作,但是钱太少了,(月薪)只有1000多块钱。
很多人问我为啥不考公?我考过七八次,事业单位、公务员都有,慢慢放弃了。我数学不好,看那个题就跟外星文一样。每次结果出来也不会很失望,因为真的不会,比如数学的排列组合,我到现在都搞不明白。
大树的视频作品。图源@慢叔叔来看看
渐渐地,我觉得回来不是一个很好的决定,但那时的感受不像现在这样深。当时还觉得有希望。这也因为我不太了解本地情况,熟悉以后,我才意识到这个城市的发展就是这样,民营企业少,经济也不是很发达,再怎么费力可能也就这个样子。
我也想过去做小生意,但没有资源。之前我工作过的书店,就是我从小买书的地方。它属于民营企业,从90年代到现在没倒闭,不说挣多少钱,但在这个城市里,不管是资源还是关系,它肯定有自己的分销渠道。我没有这些资源,可能10年、20年都做不起来。
做过的这些工作里面,比较满意就是书店管理员。它不算轻松,但我比较精通,而且它跟文字相关,我的接受程度会快一点。比如我瞄一眼这本书,就大概知道它在说什么。
其实我也浪费了很多时间,一部分时间在家闲着,一部分时间在寻找的路上,就是找各种事儿干,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做自媒体,最后也没有成。
自媒体能发财,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事情,谁不想发财对不对?当时网上谣言太多,我就专门找一些辟谣的文章,直接复制过来,算是转载的一种。我从来没想过去做原创,直到这两年我才明白,做自媒体需要一个固定的形象,要持续不断地输出内容。所以这就是我不太聪明的地方,脑子确实慢了一点。
事实上,虽然心里有落差,但每次有新工作,只要我会就行。不过,所有的落差都不如办公环境来得直接明显:有一回,我到一个医药工厂应聘人事。那个办公室就是公路边的一间民房,类似移动板房,只不过是砖砌的,周围没有楼房,就是一片村子。
落差不是因为环境本身,而是让我觉得,这个地方的发展就这样了。这也是我不太聪明的地方,得看见了才能感觉到,看不见就感觉不到,没有超前意识,想事情比较单一。
我找了很多工作,但还是没有一个稳定的职位。慢慢地,我就开始接受了。毕竟稳定的不是很好找,但你可能会遇到需要钱的时候,所以,我短时间内就只能做这个(外卖)。这就是现实,你只能接受它。这种心态很像上学的时候,绝大部分学生都想考好,有人可能努力了,但方法不对。
“接受自己的现状”
以前的那些同事大部分都回老家了。唯一有联系的一个男生在武汉,通过自学,现在在做程序员,但武汉毕竟是大城市。我有一些同学在做管理层,有时候在送餐的路上,我就会想,这个差距是怎么造成的?
当然现在去想的话,其实我应该在(回老家)时找人指导,或者多问,了解清楚当地有什么产业,可能(境遇)会好一些。像小地方,比较体面的工作就是公务员和老师,如果想好要回老家,当初就应该学文学专业,回来当老师,这个规划就会好一点。
更多的时候,我不是对某个具体的选择后悔,而是后悔一直在变的状态。
这几年我想明白了几件事情:比如在小城市,你可能要从事一些跟实体相关的工作;第二这个工作可能必须有人带着你,他可能愿意跟你说某些事情。有时候,我也会觉得人生的际遇被很多因素影响,比如一个好同事,一个好领导;还有家庭因素,比如说开公司的同学,家里一直以来都在做生意。
家里人(对送外卖)没有太多想法,觉得只要合理合法挣钱就行了。我爱人在辅导机构当老师,送外卖之前,我跟她提过,她没有太多特别的反应,就说去吧。有时她也会劝我去当老师,这可能也是一个选择,但你要重新捡起初中的课本,我一般会说没问题,有时间会看一下。
除了家里人,没人知道我在跑外卖。我跟以前的同学都没怎么联系了,现在联系最多的就是一个在超市做拣货员的男生。过年的时候,亲戚会问,父母都说我在当老师,因为我以前确实也做过老师。我比较能理解,这也很正常,毕竟外卖处于“鄙视链”的底端。我一般不会在家里穿(外卖服)出门,一般电瓶车走个三分钟(再穿)就行了。
大树的外卖车。讲述者供图
从我们普遍的认知来说,外卖员就是最差的了。在我评论的下面,有人的说法很过分。比如会说,送外卖是走投无路的人才干的。至少还有这样一条路,怎么能说走投无路?其实外卖真的就是一份工作而已,无非就是天天在跑。
话说回来,某种意义上,外卖和快递可能是最稳定的工作,因为没有失业的风险。收入再不好,只要你下劲去做,它也能维持正常生活。一般我就是早上10点左右出门,然后三四点回家歇一会,五点再接着出去,一般八点就能回家,小城市你基本只要在比较热闹的地方等活就行。
我也会怀疑读书的意义,读书跟挣钱之间的关系。但每个人的经历比较复杂,现在社会跟几十年前也不一样,职业高度细化,挣钱跟读不读书,确实关系不是很大。但是对于小孩,我觉得还是先让他上学读书,成绩要尽量好,毕竟他还是要往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上去啊。
我不是迷茫,就是比较无力你知道吗?有劲没地方使,不知道要怎么使,往哪里使?这两年,这种感受特别强烈,随着年龄往上走,很多你会想得越来越明白。但时间长了,自然而然就不想了,没什么意义,接受自己的现状。
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开个小超市,因为我觉得第一稳,第二可能相对离家近点,什么事都好照应。你看有大超市“完犊子”的,我还没见过家门口小超市完的。但这个事情估计挺难的,怎么也得十几二十万吧。
(文中讲述者为化名)